国内手机市场竞争之激烈,往往有人喜,就有人悲。
4 月 27 日," 时隔十年,小米重回中国第一 " 的消息登上热搜。
据市场研究机构 Canalys 数据,2025 年一季度,小米以 1330 万部的出货量,同比增长 40%,时隔十年重回中国第一,市场份额达 19%。
和小米的高光相对的,是荣耀的失落。
据 Canalys 数据,今年一季度,荣耀市场份额跌至第六;而在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 IDC 的统计中,荣耀被归于 "others"。
就像很多人说的," 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最后和其正没了 "。在小米大涨,华为强势归来,OV 争做 iPhone" 平替 " 的国内市场,荣耀似乎成为了被遗忘的那个。
国内市场大变局,小米重回第一
对小米来说,今年一季度可谓开局大好。
据 Canalys 数据,受到国家补贴政策提振及消费复苏推动,2025 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 7090 万部,同比增长 5%。其中,小米出货量达 1330 万部,同比增长 40%,是前五大厂商中增速最快的品牌。在国补刺激以及其人车家一体的战略协同下时隔十年重回第一,市场份额达 19%。
对此,雷军发文表示:" 十年后,小米手机重回中国市场第一。看到这份报告,无比感慨!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对小米的期待。"

华为紧随小米其后,依旧维持了 12% 的双位数增长,出货 1300 万部,位列第二。Canalys 预计,"HarmonyOS NEXT 将在 2025 年占据中国手机市场总保有量的 3%,并实现快速增长。"
OPPO、vivo 分别以 1060 万部和 1040 万部的出货量位列第三和第四。苹果在其传统旺季后出现下滑,出货 920 万部,同比下跌 8%,排名第五。 荣耀排名第六,出货量略低于苹果。
Canalys 首席分析师朱嘉弢认为,小米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产品和渠道的协同效应," 小米在线上线下统一的定价策略有效降低了消费者在国补政策下的决策成本,而其从可穿戴设备、PC、智能家居到汽车等全品类的覆盖,也最大化利用了国补适用范围,带动多场景捆绑消费。"
而在全球市场,小米同样表现不错。据 IDC 数据,今年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 4180 万台,同比增长 2.5%,市场份额 13.7%,稳居全球第三,OPPO 和 vivo 分别位列全球第四和第五。

不难看出," 华荣米 OV" 五大国产手机厂商中,只有荣耀在国内和全球市场均未能进入前五。
荣耀怎么了?
事实上,荣耀的低迷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2024 年四季度,荣耀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六,是其 12 个季度以来,市场份额首次掉出前五。整个 2024 年,荣耀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了 3%,与同期整体市场增长 4% 形成鲜明对比。
而今年一季度,在国内市场整体增长的情况下,荣耀再次出现下滑,出货量降至约 900 万台,创下其最近 15 个季度新低,仅略高于 2021 年初荣耀刚刚独立时的调整期。

除了市场份额逐渐下滑,荣耀内部也处在动荡中。
去年 12 月,荣耀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名称由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扫清上市的内部阻碍。
但今年以来,荣耀高管层持续动荡。
1 月 14 日,有传闻称荣耀 CEO 赵明携 Magic 团队离职,荣耀官方称," 消息不实 "。随后,网易科技又报道称," 目前赵明罕见休假中 "。
1 月 15 日,荣耀方面向 PConline 回应称,网易科技报道不实。
1 月 17 日,荣耀方面发布公告称,荣耀创始人兼 CEO 赵明因健康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及 CEO 职务。
从传闻到辟谣,再到官方公告,荣耀在三天之内 " 反复横跳 " 从侧面体现出其焦虑的一面——目前正值荣耀上市关键节点,此时执掌公司近 10 年的 CEO 突然离职,显然会给荣耀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赵明在任期间,推动荣耀从华为独立并实现年出货量破亿,其离职被视为公司战略调整的信号。继赵明之后,荣耀中国区 CMO 姜海荣等多位高管接连离职。
而赵明的继任者李健,曾先后担任荣耀副董事长、董事、人力资源部总裁等职务,并且其作为一名华为老将,拥有较为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
如今荣耀持续低迷,部分原因可能也是因为高管层动荡。但对荣耀来说,即便管理层走向稳定,依然还面临不少挑战。
荣耀的未来在哪?
如今手机行业最火的功能无疑是 AI,行业普遍希望 AI 能推动智能手机行业增长。
Canalys 分析师钟晓磊表示:"DeepSeek 的迅速走红,再度激发了消费者和行业对 AI 能力的关注,也再次证明了当前技术格局下,厂商需要建立开放兼容的生态布局与高效的响应机制来保持在 AI 时代的领先地位。"
2024 年,中国市场 AI 手机渗透率已达 22%,Canalys 预计,2025 年将突破 40%。同时,Canalys 表示,折叠屏、AI 手机以及操作系统等方向的持续创新,是厂商重塑市场格局及突破长期市场容量瓶颈的关键动能。
在今年 3 月的 MWC 上,李健宣布荣耀将投入 100 亿美元,联合谷歌、高通等全球合作伙伴,构建开放的 AI 终端生态。其核心目标包括,实现跨系统设备互传(支持安卓、iOS、鸿蒙);推出个人移动 AI 智能体,集成语音交互、影像优化、多设备协同等功能。
但对荣耀来说,AI 能带给荣耀的,同样也能带给其他厂商。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仍将是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国补等政策的推动,但这种激励可能在未来难以持续。
IDC 表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在 " 国补 " 政策叠加春节销售旺季的拉动下,同比增长 3.3%,达到 7160 万部,延续过去五个季度的增长趋势,但是增幅低于 IDC 预期。" 国补 " 政策未能更有效地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国际地缘政 治和宏观经济环境面临着强劲挑战,即使 " 国补 " 政策未来做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调整,2025 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需应对更大压力。
在国内强势期都没能实现超过同行的增长,如何在政策激励消退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恐怕难上加难。
绝处逢生的剧本,荣耀不是没有上演过。
独立之初,荣耀国内市场份额一度跌至约 3%,但在 2023 年三季度,荣耀市场份额大幅增长至 19%,仅用两年时间就成为国内第一。为了纪念这段拼搏岁月,荣耀曾自豪地将其市场份额走势称之为 " 微笑曲线 "。
但如今连续两个季度跌出前五," 微笑曲线 " 变成了 " 倒 S 曲线 ",如何再次从谷底爬升,将是考验荣耀新领导层的关键。
直击南京银行业绩会:存贷比要保持在80%-85%,今年一季度净息差同比上升
央行北京分行: 一季度北京地区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